2008-04-26

該敗的跑不掉 - Tamron 17-50mm / F2.8

Tamron_A16_03

想進一顆大光圈的變焦鏡很久了,先前看過 Sigma 17-70、18-50,當然也肖想過 Pentax 自家的 DA* 16-50,不過 DA* 的 * 指的就是閃閃發光的鈔票,在台公司貨破 30k,國外買進一顆也要 26K 左右,不好意思,恁伯沒錢啦~ ="=

剛好最近 Tamron 這顆不錯的變焦鏡出了 PK 接環的版本,上網查了一下,除了 Nikon 的用家有遇過一些問題,Pentax 的使用者還沒傳出啥重大災情,而在 M01 上的 PK 測試之中,這支鏡頭的表現只有在邊緣成像和沒有 Macro 這兩項上小輸 Sigma 18-50,但在重量及口徑上小贏 Sigma。重量是只有略贏 16g,但 Tamron 的口徑則是 67mm,Sigma 是 72mm,這代表的是未來買濾鏡(如果有需要),一片就可以便宜數十元到百多元,而且口徑小也比較好攜帶,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於傳說中的 Sigma 可怕鏡身塗料,我是蠻愛惜東西的人,但也是個容易流汗的人,在關西受訓時就曾經在三個月內成功的用汗水把眼鏡的鏡架弄到長出銅綠來… =.=a

種種的理由,不過就是導向一個結果,最後還是買了 Tamron A16 就對啦~ ^_______^

Tamron_A16_02

目前看到唯一的缺點是,付的遮光罩沒啥質感,而且厚度也不太夠的樣子,裝的時候會有一種微微變型的感覺,除此之外,今天試拍了一些些,結果都很滿意,銳利度、色彩、散景都很棒!

星期天就要帶著它去婚禮側拍作戰了,相信它可以帶來比以往用 DA 18-55 更加寬廣的拍攝空間,希望也可以拍的更好,當然啦,拍完手會更痠也是更定的… =.="

展開全文...

2008-04-22

Photograhper's Brain

從接觸攝影到現在大約也有快二十年了,去掉只會按快門的那幾年,大概也能說得上有七八年了吧。

只是這些年來,用過的相機除去傻瓜不說,只算 DSLR 的話也只有五台,其中包含一台 Yashica 不知型號的 m42 接環相機、Mamiya 645m、Ricoh PK 接環機、Pentax MZ-5n 以及一台 Pentax K100D。

從底片時代看不懂各家差異,一直到現在約略大概知道各家機身、鏡頭差異何在,不變的始終是對攝影興趣有增無減,愈是瞭解其中的理論、手法、觀念之後,對這個領域卻愈是覺得陌生。

最近 Pentax 陸續出了兩台新的數位機身,其一是目前 P 家的數位頂級機身,其名曰 K20D,次為 P 家入門機款的後繼機身,呼其 K200D。

P 家有個特色,其電子系統的操作比起 N、C、S 都較差,測光準確度不高、白平衡常常不準、AF(自動對焦) 不精確、暗部對焦如同瞎子測距、連拍速度慢 (1 秒 3 張,N 家頂級機目前是 1 秒 9 張),總之他們家的機子就是一台用來十分需要『關愛』的機子。

既然如此,為何我當初會選用 Pentax 家的相機呢?

想來有下面這些原因…

  1. 操作界面人性化,電子底片機時代,只有他們家是用鏡頭上的光圈環、機身右上方的快門轉盤來操作的,其他家都要透過單 or 雙轉盤來控制,並透過 LCD 來確定自己的操作。
  2. 便宜,N、C 家隨便一顆大光圈變焦鏡就可以買一整組 P 家的機身 + 鏡頭。
  3. 舊鏡相容性,目前 P 家還是極少數可以支援 m42 鏡頭測光的機身提供者。
  4. 鏡頭很少,這樣比較不會想一直敗家咩~ XD

說了這麼多,到底跟 photographer's brain 有啥關係?

也許是有幸從底片機時代玩起,我從來不覺得測光準不準是相機的事,也幾乎沒想過白平衡準不準這個議題。以前用老爸的 m42 舊機拍照時,機身內的測光錶早就沒電了,反正就是晴天 1/125 + F16 來拍,覺得太陽大一點就縮光圈或是用快一些的快門,主體移到陰影處時,自行判斷該如何加減格;一卷日光負片從室內拍到室外,太陽下的色彩最好,室內不是偏黃(白熱燈)就是偏藍(日光燈)。當然了,當時的失敗作可是一大票,不過也漸漸的拿捏到相機的特性。

現在呢,在 P 家推出他們的新機身之後,不少人對機身的表現仍不滿意,總覺得 P 家要能夠推出能跟 N、C 匹敵的機身才好。

但我實在不懂,如果覺得機身的電子性能如此重要,何苦要用 P 家的機子呀?

若是覺得 P 家便宜才買的,那又如何去要求他們拿出跟別人一樣的規格,但又要比別人便宜的價格呢?

我想,一台優秀機身的要件對我來說就是要可靠、可操作性高、鏡頭支援完整、同步閃燈夠快、高ISO畫面乾淨,大概這樣就夠了,至於一秒連拍幾張、測光多準、白平衡多好、自動對焦多快,這些對我來說都只算是次要的需求了,有最好,沒有也不影響我拍照的樂趣。

所以,攝影的愛好者呀,腦袋裡真的是每個都裝了不同的東西,有人愛玩器材,有人愛拍人像,有人愛拍自然風景,有人用攝影做為工作,有人把攝影當成樂趣,做為消磨時間和自娛娛人的興趣。我大概就是屬於不學無術,把抏影當成是樂趣的人吧,而 P 家的機子也許就正好只適合這類腦袋的人吧。 :-P

展開全文...

2008-04-07

東岸 - 台灣美麗的後山

每次回花蓮都想賴在那兒不回台北,好想在收假的第一天就打電話到公室辭職算啦~XD

 

台11線路邊一景
Huatung Coast Rd.

台11線旁臨海的田地
Farmland beside coast

海岸邊的北回歸線碑
Tropic of Cancer - Coast_01

花東縱谷的北回歸線碑
Tropic of Cancer - Valley_01

台9線路旁一景
IMGP9100

妹妹不知道是不是也不想回台北了 :-P
IMGP9096

展開全文...

2008-04-02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海上高鐵 蘇花高最佳替代方案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海上高鐵 蘇花高最佳替代方案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在選前承諾,將對花東提出友善、永續的交通政策,正好呼應許多環保團體與花蓮青年的想法。昨天青年團體前往行政院陳情,提出「海上高鐵」替代方案,若新政府願意接受,最快可在4年內開始啟用。


憂心地震癱瘓陸運

青年環境智庫成員鄭羽哲說,永續花東的替代方案,一定要考量運輸與防災的需求,因為以目前蘇花公路的狀況來看,確實對居民的農產運輸與安全相當不利。根據統計,蘇澳與花蓮一共發生災害性地震94次,其中一半以上會破壞蘇花公路,「所以路運系統風險高,畢竟天災不會挑路徑破壞」。


尤其1986年的一次地震,更曾破壞「所有」花蓮聯外路徑,即便癱瘓時間可長可短,但一旦陸運遭到破壞,花蓮便形同孤島。鄭羽哲說,然而海運卻沒有這個問題,過去的傳統海運效率跟速度確實達不到目前花東居民需求,但這幾年已有新的超高速渡輪出現,全世界已有60多艘船在服役,商用與軍用皆有。


載功能效益更高

這種超高速渡輪由澳洲生產,最近一個啟用的案例是日本,用於連接青森到函館之間,可以每小時66至75公里的速度運行,因此初估蘇澳到花蓮的時間可縮短至80分鐘,至於從基隆到花蓮則約需3個半小時,雖然耗費時間比快速道路稍長,但差別不大,尤其海運還有超強大的負載功能,效益比較快速道路更好。


鄭羽哲說,花東地區的冬季風浪很大,但超高速渡輪並不受影響。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拿此種渡輪做為快速運輸艦,甚至在南亞海嘯時也拿來做救援用。他進一步指出,美國將此種渡輪用在大西洋的冬季風浪都沒問題,且調出青森跟花蓮東季風浪平均值做比較,花蓮還較低,超高速渡輪絕對適用於台灣。


超高速渡輪一艘要價約30億,只要購買2至3艘,2年內可提供的運輸能量,是陸運單方向2千輛以上車次的運輸能量;此外超高速渡輪還可載350台小汽車與8百名乘客,並只需要20分鐘裝卸,效率相當高。若新政府願意啟用海運,蘇花公路可在此時進行大規模安全性整修,將更符合花東居民安全聯外道路的需求。


貨車可上高速渡輪

鄭羽哲說,花東農民遭遇農產品運輸問題,海運將比陸運更能解決。因為超高速渡輪可上大車,包括貨運聯結車,但蘇花高速公路與北宜高因為牽涉公路養護問題,開放給貨運聯結車行走的可能性極低,因此貨車都必須繞道。蘇花高興建,農產運輸約只能減少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運輸時間,但若採海運,從貨物上船運到基隆,再由高速公路進台北城,只要5小時。


不可否認的是,貨車上船需要收費可能提高農民成本,但鄭羽哲認為,若計算油耗量、安全性與時間,都將比開車來得少,對司機來說也較舒適。他建議在成本提高部分,可透過政府補貼進行平衡,「現在離島跟偏遠地區都有補貼,興建蘇花高也是政府補貼,若擬妥配套,成本就可再降低」。


無須大幅修改港口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此種渡輪不需太大空間,基隆港並不需要做大幅修改,預計半年內就可完成。鄭羽哲舉例,英法海峽目前即以鐵路與海運的觀光並行,兩者之間形成很大的競爭。北宜高通車,北部人習慣開車到宜蘭,但到花蓮較困難,而蘇澳到花蓮段的清水斷崖若走海運又將形成賣點,兩個點狀的觀光區可望變成一條線。


而對基隆來說,這條航運平日將以貨運效能為主,在假日則可提供週休二日不想開車但想到花蓮的族群使用。從台北開一段快速道路到基隆上船,船可直接將車與人送到花蓮,駕駛能完全避掉開車的不適。並且交通工具做為旅遊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潮流,未來大陸觀光客來台也無法開車,從基隆便可讓整台遊覽車上船,極為利多。


參考日本套票販售
鄭羽哲預估,若新政府上任願意立刻投入經費,經審議程序,最慢兩年內審完的話,4年內第一艘船一定可以進入花蓮。而一旦航線通行,蘇澳到花蓮段的票價大約只需250元,比賞鯨船票價還便宜。鄭羽哲說,若載車可能每台要價1千元,但計算油錢仍然不貴。他也建議參考日本的做法,採套票方式販售航票、與花蓮的渡假村配合。「這樣觀光業與農產需求、安全,都可面面俱到!」

展開全文...

好公司的表率!

剛剛聽到某位單位主管跟一個 PM 講電話,內容大致上是說有位新進人員想報加班,但主管不確定這位新人的能力是否已經達到部門的要求,因此目前不想準予報加班。

我建議這位 PM 以後在面試時要跟對方說下面這段話…

我們公司沒有教育訓練,我們預期你一進來就要可以工作,當你的技術能力不足時,請自行想辦法加強,此時你應該要加班努力,但這些時數不能報加班,因為我們預期你的能力是足夠的,所以為了尊重你的專業,我們不會容許有蜜月期,最後再強調一次,技術能力不足時請自行加強,公司不負責喔!

 

事實證明那位 PM 還算有良心的,他剛剛說應該再加如下面這段話…

前三個月是試用期… 也是能力評估期…
如果你很強,那是應該…
如果都不會,那是活該…
所以這段時間 都不能報加班…

這家公司叫啥? x通x腦… XD

展開全文...